創造歷史的兩岸金銀會,沒有做出值得一書的結論,陳裕璋顏面無光,而受創最重的人是李紀珠。劉明康來台的時候,口口聲聲稱讚她的努力與作為,但是離開的時候,沒有留下任何禮物。
即使金管會向外澄清,金銀會討論的就是監理平台搭建而已,把市場的利多想像,推給輿論過度解讀,想藉此拾回一點殘破的顏面。但是劉明康來台之前,兩岸將磋商的議題早有媒體大書特書,當時不見金管會預先消毒,直到破局才說「本來就沒有」,實在太假了點。
金管會上下誰都沒有料到,劉明康竟是來台參觀旅遊,還以為能爭到突破性進展。而當初的樂觀預期,應是建構在李紀珠飛奔對岸兩次的會前會,可能帶回的訊息相當正面,才會造成我方「疏於準備」。
顯然我方官員對大陸人的認識,還是太淺薄了。大陸人與台灣的官場文化截然不同,台灣的官僚通常謹小慎微,害怕遭到民意機關抓辮子抨擊,不會隨便對外承諾。
大陸人的做事方式則是相反,由於公關交際費容易報銷,官員都很愛在飯局上作意見溝通,把酒言歡其樂融融的時候,熱絡的簡直是把你當作八拜之交,拍胸脯保證絕對沒問題,或是滿口答應:「這都小事,問題不大。」
往來大陸的台商都有經驗,聽到這樣的回答沒什麼好高興,凡是說把方案帶回去研究,都石沉大海居多。反倒是對方實實在在的提出疑問,讓你有機會解答,後續發展的可能性才高。
李紀珠得到劉明康的「善意」回應,令陳裕璋誤判情勢,而提早放出樂觀訊息,更是犯了談判大忌。
銀監會在談判桌上突然提出要求,反過來踩金管會的開放底線,台灣官員因為把「利多」提前公布,背負必須談出結果的壓力,如果不想丟臉,可能會扛不住做出交換。幸好,陳裕璋寧可破局,也沒讓劉明康得意。
談判桌上,急的人就輸了。這十年來,兩岸的經濟實力快速消長,腳步落後的金融業著急著過去,全世界都知道,但是在國家安全的思維考量下,台灣不可能向大陸做對等開放。
兩岸的任何經濟談判,現在根本不是談判,都是在祈求大陸多多「讓利」台灣。 說穿了,就是巴望人家施恩而已。舉個例,依照組織架構,劉明康與銀行局長桂先農才是對等,但是,陳裕璋敢如此冒犯嗎?
當桂先農的層級,是擺在與銀監會的國際部主任範文仲談判,還奢望談出什麼具體結果,說得嚴重點,這算是一種羞辱。
所以,金銀會沒有結論,實在不需意外。Volkswagen劉明康隻是個銀監會主席又即將退休,官場倫理中他何德何能,由他來準許台灣的銀行「超」WTO待遇?
至於陳裕璋畢竟不是黨國大老,要作面子給馬政府的話,怎麼會輪得到他?前面還有連戰、吳伯雄、江丙坤在排隊呢!
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
要求「施恩」的談判 是自取其辱!
大橋未久 美巨乳 烏龍派出所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